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央廣大事紀

•2024

 

一月一日

本臺成立央廣學院,負責臺內人才培訓規劃及執行,提供國際傳播產業人才代訓及認證服務,維繫國際傳播人才庫及網絡,促進本臺與國內外傳播產業人才、技術、知識之交流與合作。

 

一月十二日

Rti 央廣董事長賴秀如率團前往越南胡志明市,拜會駐胡志明市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年輕報 Báo Tuổi Trẻ、胡志明之聲 VOH及數所學校等。除進一步加強臺越交流,更期望維持良好合作,持續傳遞臺灣最美的聲音。

 

一月十三日

Rti 央廣首次與香港影視製作團隊合作製播華粵雙語跨媒體實境影音節目《歹勢 打攪晒》,並入圍《亞洲電視大獎》(Asian Television Award)最佳社會覺察節目獎(BEST SOCIAL AWARENESS PROGRAMME)。

 

一月十九日

Rti央廣於嘉義民雄國家廣播文物館舉行「生聲不息—再現水冷卻循環機組、風華常設展」開展記者會,總臺長張瑞昌特別到現場並邀請嘉義縣長翁章梁等人到場參與。藉由日治時期保存到現在的發射機水冷卻循環機組全貌重啟,了解過去廣播訊號如何透過發射機送到東南亞與日本。

 

二月二十三日

Rti央廣全臺10個微波站在最後一位駐地工程師王定國屆齡退休後,正式宣告全面進入數位自動代管理時代!

 

三月十五日至三月二十四日

由阮劇團主導的嘉義草草戲劇節 《當青春》於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登場,國家廣播文物館作為草草衛星點的區域鏈,配合此次「當青春」的主題,Rti央廣特別籌劃《Rti✕當青春》Podcast策展、Podcaster錄音體驗、臺語專場導覽與親子著色活動共襄盛舉,一起放大嘉義縣的藝文能量。

 

三月十六日

Rti央廣第四度榮任AIB英國國際廣播協會執委,外語節目部經理黃佳山為第三次獲推薦當選該協會執委。

 

 

四月十三日

Rti央廣俄語節目復播30周年,舉辦俄語Podcast節目「細說紅樓夢」聽友座談會。由俄語主持人瑪莎分享因紅樓夢啟發而學習中文、來臺與央廣結緣的故事。現場也邀請歷屆央廣俄語主持人出席,場面溫馨感人。

 

四月二十一日

Rti央廣在臺北車站舉辦印尼語聽友會和「台灣Kartini音樂節」,駐臺北印尼貿易代表處副代表夫人Mrs. Dwi Sugi Wahyuni特別出席致詞,現場不僅有印尼傳統舞蹈演出、特色攤位、魅力四射的傳統服飾走秀,更請來多組印尼當地知名藝人演出,現場座無虛席,讓在臺灣的印尼新住民一解思鄉之情。

 

五月二日至五月十四日

Rti董事長賴秀如率領代表團赴德國拜會德國之聲 (Deutsche Welle)、駐德國臺北代表處謝志偉大使、德臺協會(Deutsch-Taiwanische Gesellschaft)、聯邦東德獨裁政權基金會(SED)、艾德諾基金會(Konrad-Adenauer-Stiftung)、德國國際與安全事務研究所(SWP)、NDR 北德電臺新聞部、拜訪駐奧地利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等單位,拓展Rti央廣國際合作網絡。

 

五月三日

Rti央廣新聞部曾國華製作的「一場無家者的居住革命(上下集)」入圍SOPA亞洲出版業協會的卓越音頻報導獎項目。

 

五月四日

Rti央廣睽違五年在德國柏林舉辦聽友會,由董事長賴秀如率領代表團出席與聽友進行交流。同時董事長賴秀如和AIB國際廣播協會(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AIB) 執行長斯潘思維克(Simon Spanswick)在聽友會上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和AIB國際廣播協會加強合作,以獲得AIB更多的支持。

 

五月七日

Rti央廣在駐德代表處以「全球動盪下的臺灣策略」為題於德國柏林舉辦臺灣論壇,邀請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記者陳霖(Cornelius Dieckmann)等人,針對選後臺灣面臨的國內外挑戰和軟實力進行座談,吸引當地學界、媒體代表60多人參加。

 

五月九日

Rti央廣轉進立陶宛拜會其國家廣播電視臺(LRT) 並在駐立代表處王雪紅大使見證下簽署MoU,雙方進行英語、俄語及烏克蘭語新聞及各項資訊交換,拓展央廣於中歐地區的受眾,並加強臺、立兩國民眾對彼此之間的了解

 

五月十日

Rti央廣代表團拜訪立陶宛歷史最悠久的立陶宛通訊社(ELTA),並簽署合作協議,合作項目為雙方無償授權對方使用英語、俄語為主的自製節目或新聞內

容。

 

五月十日

Rti央廣代表團參訪立陶宛最大網路媒體DELFI及拜訪白俄羅斯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婭(Svetlana Tikhanovskaya)辦公室,並與夫人本人及其 首席顧問 Franak Viacorka 及 新聞秘書Anna Krasulina 晤談,討論加強臺灣、白俄羅斯及其他面臨類似政治和社會挑戰的國家之間的媒體、教育和民主交流的各種策略與合作。

 

五月十八日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攜手嘉義縣政府導入5G數位應用,選定國家廣播文物館建置「虛實互動導覽」APP,以館內悠久歷史為背景,建立創新AR體驗,以「新」、「舊」科技融合為主題,讓參與者了解廣播歷史文化資訊同時,也能體驗最新科技技術魅力。國家廣播文物館於518國際博物館日,結合5G虛實互動APP體驗闖關遊戲、專業性文資保存講座及輕鬆有趣的彩繪工程帽,推出「藝起FUN開玩廣播」系列活動,邀請民眾走進文物館,認識本館歷史建築建築及廣播文化價值。

 

五月二十四日

Rti央廣華語節目部屠潔製作的「開箱聲音場館Encore Echo」入圍第二十九屆亞洲電視大獎的最佳資訊娛樂節目獎項目。

 

五月三十日

Rti央廣學院為提升臺灣「媒體韌性」與「媒體創新」的職能,培育更多國際傳播人才,於央廣臺本部舉行「國際傳播You & Me 校園高手Follow Me」活動,邀請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及南臺科技大學等五校,進行產學交流及職涯分享,並簽署產學合作MoU。

 

六月二十三日

Rti央廣舉辦「2024年央廣泰語聽友見面會」並別出心裁的邀請所有參與的泰語聽友到松菸「誠品電影院」一起觀看今年泰國第一賣座電影「金孫爆富攻略」,與聽友共度溫馨的午後時光。

七月十二日

「2024年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檢視及演習」於褒忠分臺舉行,臺本部及淡水、口湖分臺共同派員參與,在董事長率領下圓滿完成演習任務。

 

七月十九日

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舉行頒獎典禮,曾國華以《一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家屋』能終結無家者和家的距離嗎?》,榮獲「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專題報導獎」優選。

 

八月一日至九月三十

今年適逢Rti央廣96周年臺慶,以「遇見央廣」為徵集主題,邀全球聽友分享與央廣相遇的故事。共徵件來自50個國家、640件作品,聽友年齡從15歲到89歲,每封信件都傳遞真摯情感,見證央廣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八月九日

本臺華語節目部屠潔、何宜憲、林建成製作的「人人有席:從藝文場館到文化幣,臺灣文化平權的實現之路」專題報導,獲得2024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的廣播新聞報導獎獎項。

 

八月九日

Rti央廣與原住民族廣播電臺簽署合作備忘錄,央董董事長賴秀如期待透過雙方的合作,讓臺灣原住民的美好聲音傳遍全世界。

 

八月十五日

Rti央廣新聞部陳國維製作的「留學兩岸,行不行?」專題報導,榮獲第28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的廣播新聞報導類優等。

 

八月二十日

本臺華語節目部屠潔、何宜憲、林建成製作的「人人有席:從藝文場館到文化幣,臺灣文化平權的實現之路」專題報導和吳志濱、黃玉美製作的「高齡者的居住正義」系列專題入圍第八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的專業組音頻類。新聞部楊仁翔、江昭倫製作的「聚光燈下的永續戰『藝』」入圍專業組影片類。

 

八月二十一日

Rti央廣受邀參加泰國曼谷亞洲中心 (Asia Centre) 舉辦的第九屆《限縮的亞洲民主空間:抵抗與回擊》 (Shrinking Civic Space in Asia: Stories of Resistance and Pushback) 研討會。Rti央廣籌辦開幕論壇,主題為「跨越疆界與族群:撐民主」 (Beyond Borders and Ethnicities: Stand with Democracy)。論壇共吸引超過百位來自各國的政治代表、非政府組織、學術界及媒體界人士,現場互動頻繁,展現了對亞洲公民社會議題的高度關注。

 

八月二十五日

本臺日語節目榮獲「2024日本業餘無線電節」短波電臺人氣排行第一名以及定時播日語服務第一名獎勵。

 

九月一日

Rti央廣總臺長張瑞昌率團赴日本舉辦「2024東京聽友見面會」,與喜愛收聽央廣的日本人組成的「玉山聽友會」在東京相見歡。

 

九月二日至三日

Rti央廣總臺長張瑞昌率團參訪日本公共廣播電台NIKKEI及日本廣播公司(NHK)、NHK廣播博物館,分享臺灣的成功經驗和臺日交流故事。

 

九月七日

Rti央廣睽違5年,在日本大阪舉辦聽友見面會,吸引了許多遠道而來的聽眾,包括最遠從仙台的聽友,以及來自九州的宮崎、四國德島及鄰近的京都、神戶,更有聽友從島根縣搭6個半小時車程來參與,盛情令人感動,讓聽友會活動圓滿成功。

 

九月二日至四日

Rti央廣副總臺長李明俐率領俄語召集人瑪莎及數位行銷組長黃湘芸參與「2024 Radiodays Asia」國際研討會,了解現今亞洲地區廣播同業的情形及 Podcast 趨勢到目前為止的變化。並拜會駐馬來西亞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葉非比大使、馬來西亞首個全新聞廣播電臺Bernama News Agency & Bernama Radio、Malaysia Press Institute 馬來西亞新聞學院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媒體娛樂集團Media Prima Berhad及馬來西亞相當受歡迎之獨立商業電臺BFM 89.9 ,進一步加強雙方交流,更期望日後能擴展合作,持續傳遞臺灣給全世界。

 

九月四日

第59屆廣播金鐘獎公布入圍名單,央廣共計12項入圍:生活風格節目獎及主持人獎、藝術文化節目獎及主持人獎、社會關懷節目獎及主持人獎、少年節目主持人獎、廣播劇獎、企劃編撰獎、單元節目獎、類型音樂節目主持人獎、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九月十五日

第三屆客聲獎,央廣共計9項入圍:podcast知識教育節目獎、最佳主持人獎、兒童及少年節目獎、最佳主持人獎、音樂節目獎、最佳主持人獎、藝術文化節目獎、生活風格節目獎、podcast生活風格節目獎。

 

九月十六日

「2024 The AIBs」國際傳媒優異獎,本臺今年打破歷年來紀錄,共計入圍3項專題節目獎及4項主持人獎項。外語節目部王善以「和尚與槍:不丹的現代化與民主」The Monk and the Gun: Modernisation and Democracy in Bhutan入圍藝術文化獎(ARTS and CULTURE),許祐寧的《一個億萬富翁放棄一切的勇氣》(A billionaire's courage to lose everything)入圍調查紀實紀錄片(INVESTIGATIVE DOCUMENTARY),華語節目部屠潔以「人人有席:從場館到文化幣,臺灣文化平權的實現之路」入圍永續發展獎(SUSTAINABILITY),曾偉旻入圍年度最佳主持人(PRESENTER of the YEAR),李沅臻、黃脩閔、黃玉美憑入圍新人獎(EMERGING TALENT)。

 

九月二十五日

本臺華語節目部吳志濱和陳玉美製作的「高齡者的居住正義」系列專題報導,入圍第50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音頻類項目。

 

九月二十六日

本臺全新打造的B1多功能空間Rti Café正式啟用,結合餐飲與交誼功能,為員工提供交誼、外賓洽公、訪客接待等多功能性空間利用,成為交流與激發創意的新場所。B1原餐廳及廚房因閒置多時且消防、電力設備等均已老舊,著手規劃重新裝修,歷經眾人的努力,完成Rti Caf’e及多功能室裝修並正式啟用。

 

九月三十日

Rti央廣自9月30日「國際Podcast日」推出全新阿拉伯語Podcast節目《Hello from Taiwan》,節目中介紹臺灣生活的各個面向,傳遞有關臺灣的習俗、傳統、旅遊、文化、經濟和教育等不同主題,希望吸引更多對臺灣有興趣的阿拉伯語聽眾。

 

十月一日至十二日

Rti央廣董事長賴秀如暨副總臺長李明俐出訪加拿大,參與第32屆PBI國際公共廣播年會暨拜會加拿大廣播公司(CBC)、駐加拿大臺北代表處、麥當諾-勞雷爾研究院 (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資訊完整實驗室 (Information Integrity Lab, IIL)及加拿大全球事務部 (Global Affairs Canada)。藉由積累經營多年的國際聯盟組織,發揮最大的效益,展開更多的合作機會,提高本臺的國際能見度。

 

十月五日

本臺華語節目部榮獲第三屆客聲獎3項大獎,分別由鍾依芹、張凱翔的《耳公satellite》獲得「兒童及少年節目獎」;徐哲緯的《哲哲稱奇》獲得「音樂節目獎」和「最佳主持人獎」。

 

十月八日

本臺新聞部陳林幸虹製作的「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系列報導入圍第二十三屆卓越新聞獎廣播新聞獎獎項。

 

十月十二日

Rti央廣榮獲第59屆廣播金鐘獎4項大獎,分別由張啟樂的《臺味超有港》獲得「生活風格節目獎」;POLO(陳歆翰)和柚子(林品貝)的《臺灣文武爿》獲得「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內克(吳宇軒)的《那一天的情緒課》獲得「社會關懷節目獎」;屠潔、何宜憲、周秀梅、林品貝、洪益華以「開箱聲音場館Encore Echo」獲得《企劃編撰獎》。

 

十月十五日

內政部移民署舉辦「新住民心力量」廣播節目開播記者會,節目由Rti央廣節目團隊製作,內容涵蓋實用生活資訊及新住民的心聲與故事,除了在警廣FM104.9頻道準時播出之外,同時也會在央廣官網及Apple、spotify及YouTube podcast等podcast平台播出。

 

十一月二日

Rti央廣粵語Live Podcast首次在華山1914文創創意產業園區「2024好友港節市集」與大家見面!央廣的粵語節目自開播至今已有92年的歷史,作為臺灣最早的粵語廣播服務平台,365天全年無休的向東南亞、中國大陸華南地區及南非留尼旺等地區播送節目。

 

十一月十八日

Rti央廣新聞部楊文君製作的「Ai時代下的資安危機」獲得113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消費者權益報導獎獎項。

 

十一月二十日至十二月

Rti央廣代表團拜會比利時法語廣播電視臺(RTBF)、比利時佛拉蒙廣播電視臺(VRT)、Europe’s Media Lab、EU Disinfo Lab、EEAS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EFCSN(European Fact-Checking Standards Network)等。此行不僅奠定未來人才培訓及記者職能提升的合作基礎,更透過傳媒外交有效在歐洲發聲,擴大臺灣在國際間的影響力。

 

十一月二十二日

Rti央廣董事長賴秀如率領入團隊出席「AIBs國際傳媒優異獎」頒獎典禮,並以臺灣國家廣播電臺身份頒發永續發展節目獎。本臺華語節目部屠潔何宜憲、林建成製作的「人人有席:從場館到文化幣,臺灣文化平權的實現之路」作品,獲得(SUSTAINABILITY)評審推薦獎的肯定。

 

十一月二十九日

本臺經過一年的策劃,由文字工作者林欣誼及臺灣史研究者周馥儀共同著作,央廣與鏡文學合作出版,《短波時代:從冷戰到民主,從情報播送到和平之聲,讓世界聽見台灣之音》正式發行。

 

十二月五日

Rti央廣於誠品松菸舉辦新書《短波時代:從冷戰到民主,從情報播送到和平之聲,讓世界聽見臺灣之音》發表記者會,出席貴賓包括本臺常務董事劉夏如、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褚明仁、資深主播詹慶齡,以及日本作家栖來光和馬場克樹等人。《短波時代》記錄了央廣近一世紀來以20種語言向世界傳遞臺灣聲音的歷程。

 

十二月六日

本臺外語節目部經理黃佳山榮任AIB英國國際廣播協會執委會主席。

 

十二月十四日

Rti央廣日語節目在日本九州地方的聽友組織「九州聽友會」所舉辦的第一次線上聽友會,董事長賴秀如、總臺長張瑞昌、常務董事劉夏如、外語部經理黃佳山、亞洲語言組組長洪彩卿、日語節目主持人共同與會,與日本聽友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午後。

 

十二月十一日

Rti央廣文史館以嶄新面貌「Radio, Time and Story──用電波連接世界」向大眾相見!這座空間承載著臺灣廣播的百年歷史,帶領訪客回溯廣播如何在時代變遷中串聯起臺灣與世界。

 

十二月十七日

本臺推出全新Rti央廣簡介形象影片,以「吹向世界的風」為主題,運用「風」的意象具象化電波與聲音,結合新聞播報、外景採訪、節目錄製等日常工作群像畫面,帶出央廣「即時報導」、「多語節目」及「鏈接國際」三大面向,全片以更具親和力的敘事方式,詮釋Rti央廣的角色及定位。

 

•2023

三月十一日

央廣協辦嘉義草草戲劇節,以華、臺、英、越、印尼語5種語言協助活動宣傳、活動現場採訪越南、印尼表演團體。

 

三月十二日

央廣協辦第8屆「移民工文學獎」,於印、泰、越、菲等語言節目中宣傳。

 

三月十五日

2023 NYFA紐約廣播電視電影節大獎,新聞部記者曾國華以「一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系列報導、外語節目部竺瑞娟、貝德旭、孫文貴以From Lithuania with Love節目雙獲廣播類優選肯定。新聞部記者陳林幸虹、謝佳興以「ESG 大步走 全民 All In 」系列報導亦入圍廣播類獎項。

 

四月十八日

在台亞會董事長蕭新煌的見證下,由央廣董事長賴秀如代表簽約正式加入亞洲深耕聯盟(AEC),成為聯盟第11個會員。

 

四月廿三日

本臺與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及中華民國外籍人士關懷服務協會共同主辦「印尼卡蒂妮在臺慶開齋」─2023中央廣播電臺印尼語聽友會活動,現場超過6千名印尼朋友參與。國家人權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菊及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也到場,表達臺灣對新移民母國文化的支持與重視。

 

四月廿八日

央廣與《報導者》合作製播「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Podcast節目,以10種語言讀報,將臺灣的政治、社會、科技、文化等面向介紹給國際少年讀者以及外語學習者。

 

五月十七至十八日

Rti央廣國家廣播文物館邀集嘉義縣地方文化館舍、藝文團體與在地特色攤商舉辦「民雄FUN送 OPEN HOUSE」活動,讓大眾體驗廣播歷史文化及在地特色。

 

五月二十二日

央廣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簽署MoU,未來將以多國語言合作,透過聲音和館藏文物、展覽,讓全世界看見、聽見臺灣。

 

六月二日至八日

董事長賴秀如、董事張正揚、外語節目部經理黃佳山以及印尼語主持群組團至印尼,包括參加6月2日、4日於印尼加里曼丹及雅加達辦理之聽友會,期間也拜會印尼當地媒體及學術單位,拓展Rti央廣國際合作網絡。

 

六月十五日

央廣與復興廣播電台簽署節目授權協議書,授權復興廣播電台於其所屬頻道播出印尼語及越南語節目。

 

六月二十九日

央廣新增馬來語服務,提供國內外馬來語受眾方便聆聽母語廣播及社群平台互動。

 

七月一日

央廣舉辦「港知.港覺座談會」,談論港版國安法實施三年來對香港各層面的影響,邀請移台港人黃國才、桑普等人共同參與。

 

七月十日

為讓國內具備國際傳播潛力的人才提升雙語能力及專業力,央廣與國發會引進知名國際數位學習資源及產學合作,共同推動「國際傳播人才培訓計畫」,第一波對外招生正式啟動。

 

七月二十八日

客傳會串聯原住民族廣播電台、央廣等七大公營電台,於8月推出「原住民族日」系列節目,共同倡議族群地位平等、消弭族群歧視,深化公共合作。

 

七月二十九至三十日

為推廣台語文化,營造國家語言友善環境,央廣國家廣播文物館辦理首次以台語授課的「打貓『夏』趴」台語廣播夏令營」。

 

八月四日

央廣華語節目部主持人-屠潔,製作「虔誠 - 從百年香火,揭開台灣白沙屯媽祖進香的信仰之謎」節目,榮獲2023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的「廣播新聞報導獎」。

 

八月十三日

 

央廣首次與印尼新世代媒體集團 IDN Media共同合作,舉辦在臺印尼籍移工線上心理健康意識實體及線上座談會。

 

 

九月一日

央廣新聞部記者曾國華以「一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系列報導,榮獲112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廣播新聞報導類佳作。

 

九月五日

央廣客語主持人黃玉美及李沅臻,以「Open hakka 打開客家」以及「遇見美好人生」節目入圍第二屆客聲獎。

 

九月六日

第58屆廣播金鐘獎,央廣共計8項入圍:類型音效獎、藝術文化節目獎、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企劃編撰獎、單元節目獎、類型音樂節目主持人獎、廣播劇獎與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

 

九月八日

央廣新聞部記者陳林幸虹製作的「消失的定價機制」系列報導,入圍曾虛白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音頻類項目。

 

九月十日

央廣泰語主持人陳孝珍以「我是誰」作品,獲第八屆移民工文學獎優選獎及青少年評審推薦獎。

 

九月十五日

「2023 The AIBs」國際傳媒優異獎,本臺新聞部/外語部楊文君、謝佳興、王淑卿「福島核廢水入海-我們還能大快朵頤吃海鮮嗎?」系列報導入圍音頻類專題報導獎、華語部盧冠之以《香港仔 On Air—埋嚟啦喂》─「時代選中的離散香港」入圍音頻類人道關懷獎。

 

九月十八日

央廣與國發會、台灣大學等單位舉辦「綜觀亞洲媒體生態變化:威權v.s.民主」論壇。

 

九月十九日

辦理央廣95周年臺慶酒會,與會貴賓包括總統蔡英文、立法院長游錫堃、多位駐台使節、國內外媒體代表及央廣日本聽友會長都盛情與會。會場內也設置Rti 95周年全球聽友明信片徵集特展,以互動形式展示來自56國家及地區1,225張明信片。

 

九月二十二日

央廣95臺慶系列活動,於泰國曼谷以「疫後亞洲的展望:應對全球假訊息與資訊戰」為題辦理國際論壇,許多駐泰國際媒體及曼谷當地國際媒體均出席並交流意見。

 

九月二十四日

於曼谷舉辦睽違6年的泰語聽友會,上百名聽友們和主持人面對面,分享各種心情和台泰之間最新的訊息。

 

九月二十五日

與曼谷亞洲中心簽署央廣在泰國的第一份MoU,開展與國際組織的實質交流與合作。

 

十月四日

央廣與NOWnews今日新聞共同合作製播全新Podcast節目「東南亞夯什麼」。

 

十月十日

央廣今年共計有8種外語即時轉播國慶實況,其中英、日、韓語在臺內直播,法、西、德、印、越語赴總統府前現場直播及製作採訪報導。

 

十月十二日

央廣協辦由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主辦的玉山論壇,董事長賴秀如主持第七場次「民間共創社會共榮」,探討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核心理念,央廣也參與場邊的新南向特展,介紹央廣各項新南向服務。

 

十月十四日

第58廣播金鐘獎,央廣奪得3獎。分別由本臺《人生想想劇場》獲得「廣播劇獎」;屠潔、伊森「深旅FOLLOW ME」奪下「企劃編撰獎」;POLO(陳歆翰)柚子(林品貝)臺灣文武爿》勇奪「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

 

十月十八日

央廣新聞部記者陳念宜及編導張緒華以《移工人權大步走系列專題》入選第22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廣播新聞獎」。

 

十一月一日

中央廣播電臺召開第九屆第8次董事會,會中通過資深媒體人張瑞昌擔任央廣總臺長,並自即日起正式履新。

 

十一月六日

第23屆台灣兒少優質節目,央廣共四個節目入選推薦《聲音類年度最佳大眾票選獎》。

 

十一月九日

央廣簽署由NGO聯盟發起的「台灣選舉新聞倫理誓言」,呼籲更多媒體一起加入倡議,秉持五大新聞倫理原則客觀公正報導。

 

十一月十日

董事長賴秀如率領團出訪歐洲,至英國、法國重要的國際媒體集團、跨國記者組織、媒體訓練機構等拜會,並出席The AIBs 2023國際傳媒優異獎頒獎典禮。

 

十一月十三日

Rti央廣華粵雙語跨媒體實境節目《歹勢打攪晒》清潔隊員篇入圍第28屆亞洲電視大獎「BEST SOCIAL AWARENESS PROGRAMME」獎項。

 

十一月十七日

央廣舉辦「搵你來吹水-在台港人生活講座」,邀請民眾聽在台港人的故事並分享香港飲食文化。

 

•2022

十一月十一日

「2022 AIBs國際傳媒優異獎」頒獎典禮,央廣為該獎項合作夥伴。央廣董事長賴秀如親自率領代表團出席,並以臺灣國家廣播電臺董事長身分受邀頒發電視影音類「Politics and Business」獎項。

十一月十一日

央廣與國際廣播協會(AIB)合作在英國倫敦「西敏寺英國聖公會總部大樓舉辦「AIBs台灣專場」講座,邀請蔡英文總統於開場致詞,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線上與談臺灣抵禦資訊戰的經驗,並邀請臺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分享如何透過網路社群為臺灣外交突圍。AIB 執行長 Simon Spanswick、駐英代表謝武樵大使、央廣賴秀如董事長與近 60 位英國政經領袖、學界及國際組織代表與會。

十一月一日

央廣「RtiFM」網路廣播菲律賓語、泰語及越南語節目上線試播,為爭取於明(112)年開播境內FM外語頻道暖身。

十月十五日

第57屆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央廣入圍8個獎項,獲得二座金鐘獎。分別為陳惠芳、吳志濱共同製作的「時代劇場」榮獲廣播劇獎;王文心以「愛的編年史」榮獲音效獎。

十月十日

央廣以華、粵、英、日、法、印尼、泰及越南語共8個語種直播111年國慶大會及總統演說。

十月七日

「移動的聲音狂想-跟著聲音明信片一起去旅行」全球徵件作品巡迴展,於新竹鐵道藝術村開展,展期至11月6日止。

九月廿三日

本臺為111年度行政院國家關鍵基礎設施防護訪評演習單位,今實施訪評演習,由國土辦何達仁主任擔任主席。

九月廿一日

央廣外語節目部二件作品入圍2022年AIBs國際傳媒優異獎,英語節目「From Lithuania with love」入圍 Factual Podcast類;西語節目「A Journey to Explore Authentic and Traditional Peking Opera in」入圍Short Feature TV類。

九月二日

「移動的聲音狂想-跟著聲音明信片一起去旅行」全球徵件作品巡迴展第二場於嘉義國家廣播文物館辦理開展記者會,嘉義縣長翁章梁等貴賓出席。展期至10月2日止。

九月一日

新聞部吳琍君以「南橫50全線復通紀實」榮獲111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廣播新聞報導獎佳作。

八月三日

「移動的聲音狂想-跟著聲音明信片一起去旅行」全球徵件作品巡迴展,台北場開展記者會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藝巷空間舉辦。

六月廿一日

第二屆銀響力新聞獎,央廣新聞部曾國華「尋找人子枕頭的地方/為幸福而戰 雙老家園的絕地任務」榮獲<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年度最具影響力新聞獎,陳士廉「阿嬤唱歌給你聽」獲<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專題報導獎>首獎。

三月三十一日

外語節目部竺瑞娟及阮安祖共同製作《幽默可以救台灣嗎?》節目,入圍[2022年NYFA紐約廣播電視電影節大獎]新聞報導類最佳特別報導獎。

二月十五日

央廣第九屆董監事布達暨新舊任董事長交接,文化部長李永得布達並擔任監交人,賴秀如接任董事長。

二月九日

今日召開第九屆第一次董監事會議,會中選出賴秀如擔任央廣董事長。

一月廿六日

央廣數位多媒體資料庫對外開放,第一階段開放40萬筆文字、圖片、聲音等資料,供各界查詢或研究使用。

•2021

十一月二十三日

新聞部曾國華【尋找人子枕頭的地方】系列報導榮獲第二十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全國新聞獎。

十一月十八日

央廣柬埔寨文臉書粉絲專頁「RTI Cambodian」上線,這是央廣今年新設立的第4個語種粉專,讓央廣的多語服務擴增為18種。

十一月十五日

新聞部陳士廉以「恆春半島的那首歌」系列報導獲2021 AIB評審團特別推薦肯定。

十月二十日

第三季舉辦的「淡水直播」活動,將德語節目以短波直送位於歐洲的德語系國家,創下逾千封聽友來信的歷史新高。

十月十六日

新聞部陳士廉以「恆春半島的那首歌」系列報導,獲得2021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優勝」。

十月十日

中華民國國慶央廣今年同樣透過中、短波、活動官網、YouTube頻道及Facebook各語粉絲專頁,以17種語言即時翻譯總統演說並發布國慶實況。

九月三十日

支持國家新南向政策,央廣於今日國際翻譯日,正式開設菲律賓文臉書粉絲專頁「Rti Filipino」。

九月十五日

2021年AIB國際傳媒優異獎,新聞部陳士廉以「恆春半島的那首歌」系列報導入圍「廣播類藝術文化節目獎」,曾國華以「尋找人子枕頭的地方」系列報導入圍「廣播類調查紀錄節目獎」。

八月廿九日

新聞部曾國華以「尋找人子枕頭的地方」系列報導,榮獲110年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廣播新聞報導獎」特優鼓勵。

八月廿五日

第56屆廣播金鐘獎,本臺入圍類型音樂節目獎、類型音樂節目主持人獎、廣播劇獎、音效獎、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及少年節目主持人獎共7項。

八月十七日

央廣印尼語節目慶祝開播64周年,因應防疫,以線上方式辦理。

八月一日

央廣93周年臺慶,「移動的聲音狂想:跟著聲音明信片一起去旅行」全球聽網友徵集活動起跑。

七月十六日

新聞部曾國華以「長照小革命/遍地開花或一統天下,時間銀行的進化戰爭」榮獲第一屆銀響力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專題報導獎」優選。

七月十五日

央廣與巴拉圭資通訊科技部(MITIC)的合作意向書,由董事長路平代表簽署,外交部國傳司齊永強副司長見證。 

七月八日

因國內疫情實施三級警戒,央廣辦理第一場移動錄音室線上講座,由新聞部主辦「東京奧運與臺日中關係發展」,央廣總臺長張正擔任主持人,邀請李世暉、陳文甲與林賢參三位教授共同進行討論。

七月一日

央廣成立「移工大使團」徵召印、泰籍10位移工,希望「大使們」把台灣的美好經歷帶回母國、為台灣發聲、延續央廣對東南亞族群的服務。

六月廿八日

新聞部詹婉如以「就要聽婉報」節目榮獲2021年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六月十一日

新聞部陳士廉以「恆春半島的那首歌系列報導」,入圍2021紐約廣播電視電影節大獎「紀實類文化藝術獎」。

五月廿七日

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第三級警戒延長,本臺加強疫情防護作業,落實分流工作及相關因應措施,確保每日正常播音。

五月十三日

央廣阿拉伯語臉書粉絲專頁於開齋節上線。

四月廿九日

新聞部與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合辦「拜登上任100天,美中台關係定調了嗎?」央廣移動錄音室系列講座」,由張正總臺長及楊黃美幸理事長擔任主持人,邀請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賴怡忠、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及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就國際政治、軍事、經濟等三面向分析對未來美中台關係的影響。

四月十三日

央廣緬甸語臉書粉絲專頁於潑水節上線。

四月九日

央廣應藝人于美人邀請,參與今年大甲鎮瀾宮媽祖起駕遶境活動,以11種語言直播,將媽祖起駕遶境相關內容介紹給全世界。

三月四日

央廣執行「109 年度通訊傳播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演習」獲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頒發績優單位,為國內首獲此項殊榮的電臺。

一月十五日

無國界短波俱樂部(Club de Diexistas Sin Fronteras)舉行「2020全球最受歡迎國際廣播電臺」活動,經15國西班牙語聽友票選,央廣獲得最受歡迎國際廣播電臺第一名,西語節目「郵局不打烊」(El cartero)也獲得最受歡迎聽眾來信節目第一名!

•2020

十二月十三日

睽違15年,央廣韓語短波節目正式復播。

十二月十日

辦理央廣韓語短波節目復播茶會,出席貴賓包含外交部亞太司司長曾瑞利、駐台北韓國代表部大使姜永勳及台韓兩國友好人士。

十二月五日

央廣「移動錄音室系列講座」第4場─「Hola!西班牙特別節慶美食與文化」,於淡水紅毛城舉辦。邀請Mario Santander Oliván馬里奧博士、Javier Lin林志勇老師及「瑪黎柏莎樂舞坊」創辦人暨藝術總監郁璇,為熱情的觀眾帶來豐富內容。

十二月二日

本臺官網及APP中之節目語種名稱將「國語」調整為「華語」。

十一月廿七日

109年度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新聞部記者陳林幸虹以「買保險還是買投資?七一保險新制要告訴你的事」榮獲「廣播媒體專題報導獎」優勝。

十一月廿五日

行政院109年度國家永續發展獎,本臺因在人員管理、電力節能、環境友善等方面表現傑出,榮獲民間團體類入選獎,是國內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媒體。

十一月廿四日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為推動通訊傳播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業務,於本臺口湖分臺辦理桌上演習。

十一月十六日

央廣通過ISO 27001:2013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s)國際標準的驗證,成為臺灣第一個取得ISO 27001:2013資訊安全認證之廣播電臺。

十一月十五日

央廣「移動錄音室系列講座」辦理第3場座談─「俄羅斯文學的冷冽與溫熱」,邀請熟稔俄國文學的熊宗慧及丘光老師,帶領觀眾領略俄羅斯文學。

十月廿五日

辦理央廣「移動錄音室系列講座」第2場座談─深秋的阿根廷探戈與葡萄酒饗宴,邀請探戈藝文沙龍負責人兼藝術總監劉心岳(Daniel Liu)及品諾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譚慶祥(Kevin Tan),共同交織出阿根廷風情。

十月十三日

第46屆曾虚白先生新聞獎暨2020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詹婉如以「國境漂流瓶系列專題」獲得「公共服務報導獎」-廣播類特優。

九月十九日

第55屆廣播金鐘獎央廣榮獲2獎項,分別是流氓阿德(黃永德)「全世界最亮的光」獲得「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獎」;華語節目部李正純「人生想想劇場」榮獲「廣播劇獎」。

八月三十日

新聞部記者陳國維以「難忘東南亞保姆 尋找失聯的第二個媽媽!」獲得「109年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優等。

八月廿九日

央廣「移動錄音室系列講座」辦理第一場座談─俄羅斯城堡之仲夏樂章,邀請音樂老師古曉梅及伊凡尤命為與談者介紹俄羅斯音樂與文化。

八月十九日

第55屆廣播金鐘獎,央廣共獲16個節目或個人入圍肯定。

七月廿八日

因新型冠狀疫情影響,印尼語節目聽友會採視訊方式與聽友互動,共有近百名在印尼及台灣的聽眾專程上線參加;適逢中央電臺即將歡度92歲生日,路平董事長在現場與聽眾齊唱印尼語版的生日快樂歌,場面熱鬧。

七月廿六日

台北當代藝術館、中央廣播電臺、獨立評論@天下共同主辦「MOCA講吧-穿孔找媽媽」座談會,由張正總臺長擔任引言人,邀請許紫涵同學、廖雲章總監、譚雲福廣播人及黃海鳴策展人共同與談。

七月十一日

國家廣播文物館舉辦「說民雄的故事—老照片展」,由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管中祥及七星藥局藥師吳至鎧提供近80張老照片,館方加碼20張典藏照,訴說民雄的故事。

六月三十日

公服部受眾研調組於6月份辦理「央廣人聽央廣Podcast」員工收聽意見調查,共回收問卷230份。

六月一日

內部組織調整:新增外語節目部,裁撤網資部,資管組併入行管部、網媒組併入公服部。

五月廿一日

新聞部編導曾國華以「長照小革命‧雙銀」系列報導獲得「2020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一般題材廣播新聞獎佳作。

五月廿日

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正式宣誓就職,央廣以14種語言透過所屬臉書粉絲專頁,同步口譯直播總統就職典禮演說,讓所有關心臺灣的朋友都能在第一時間了解總統就職演說的內容。

五月六日

新聞部編導詹婉如以「國境漂流瓶系列專題」榮獲「2020 人權新聞獎(香港)」電台廣播和錄音(中文)組「優異獎」。

四月廿一日

新聞部詹婉如以「國境漂流瓶」節目獲2020 NYFA紐約廣播電視電影節大獎紀實類人權獎銅獎。

三月十八日

新聞部同仁四項作品入圍2020 NYFA紐約廣播電視電影節大獎,分別為曾國華「長照小革命」入圍新聞類最佳特別報導獎;黃金鳳、韓啟賢製作「跨海直擊 反送中」入圍新聞節目類最佳持續性新聞報導獎;陳士廉「聽見.鄧雨賢」入圍紀實類音樂獎;詹婉如「國境漂流瓶」入圍紀實類人權獎。

三月一日

節目部副理黃佳山獲選擔任英國國際傳媒AIB執行委員,任期至2022年2月止。

•2019

十一月廿六日

第31屆法國URTI國際廣播大賽,本臺新聞部詹婉如製作的『打「假」特攻隊(Combating Fake News )』專題,入圍全球公共服務媒體與社群網路(Public Service Media & Social Networks)10部作品之一。

十一月廿三日

韓國短波俱樂部第一屆「KSWC大賞」在首爾舉行,央廣韓語製作兼主持人白兆美榮獲首屆大賞。

十一月十三日

央廣與阿根廷國家電台 (Radio Nacional Argentina ,RAE)簽署合作意向書。

十一月十一日

阿根廷第二個聽友會組織「羅薩里奧」正式成立。

十一月九日

央廣董事長路平、節目部副理黃佳山及西語召集人王慧媛,首度至阿根廷與聽友面對面交流互動,「布宜諾斯艾利斯聽友會」正式成立。

十一月八日

2019星雲真善美傳播獎,央廣參賽二組作品皆榮獲「青年潛力奬」殊榮,分別是新聞部記者陳林幸虹、楊文君、謝佳興以「共享經濟及離岸風電系列報導」作品,以及主播組詹婉如製作「在台移工#Me Too系列報導」作品。

十一月八日

第45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2019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央廣新聞部主播組詹婉如製作的「在台移工#Me Too系列報導」,榮獲曾虛白先生新聞獎公共服務報導獎廣播類獎項。

十一月六日

108年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央廣新聞部國內組記者楊文君以「特斯拉降價系列報導」榮獲廣播媒體類專題報導獎特優。

九月廿八日

第54屆廣播金鐘獎,央廣共獲4座為本屆廣播金鐘最大贏家!教育文化節目獎-詩情也綿綿/府城Lale lin(黃雅玲)、生活風格節目獎-全世界最亮的光/流氓阿德(黃永德)、類型音樂節目及主持人獎-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歌/管仁健.黎慧芝。

八月十一日

節目部外語組辦理泰語聽友會,來自臺灣各地百餘位聽友熱烈參與,一同歡度父親母親節。

八月十日

新聞部網路編輯組陳士廉以「聽見.鄧雨賢」系列報導,榮獲2019文創產業新聞報導獎「廣播新聞報導類」優勝。

八月一日

央廣第八屆董事會決議通過,遴聘獨立媒體工作者張正擔任總臺長,於今日上任。

七月十五日

央廣董事長路平、代理總臺長吳瑞文,與日語召集人王淑卿於本月15日至21日期間,前往日本東京、大阪和福岡三地辦理聽友會,與聽友們交流互動;16日至群馬縣拜會前橋市長與前橋電台。

七月十日

央廣擴充原本的華語、英語電子報陣容,擴大到自動發送中英日法西德俄印泰越韓共十種語言的電子報,並符合歐盟 GDPR 規範,用戶訂閱有確認機制,亦有退訂機制。

五月十六日

新聞部記者陳林幸虹、楊文君和謝佳興共同製作「水土不服或入境隨俗?共享經濟台灣準備好了嗎?」系列專題,獲得2019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一般題材廣播新聞類特優獎。

三月廿九日

舉辦俄語節目復播25周年慶祝茶會,俄羅斯駐臺代表白樂賢、副代表康世權及在臺俄籍友人及俄語系學生皆到場表達祝福。

•2018

十一月廿八日

歐陽夢萍及劉品希「花蓮震災現場系列報導」獲得第17屆卓越新聞獎廣播類即時新聞獎殊榮。

十一月廿四日

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暨公投,央廣於當晚選情之夜,透過YouTube頻道,分別以英、日語進行影音直播,寫下台灣媒體創舉。

十一月十七-廿一日

董事長路平與節目部黃佳山副理及印尼語主持群至印尼瑪瑯(Malang)及雅加達(Jakarta)參加聽友會;並拜會安塔拉國家通訊社(Antara)及印尼最大的電視台之一美都電視台Metro TV),促成未來在影音及社群媒體的合作協議。

十一月十日及十七日

國家廣播文物館辦理「秋季志工培訓暨文化參訪」活動,協助志工及同仁充實博物館專業知識,朝向專業博物館提升前進。

十一月七日

新聞部詹婉如與中正大學教授犯罪防治系副教授戴伸峰共同製作的「當那一刀劃下(The First Cut)」,入圍英國國際廣播協會(AIB)廣播類即時新聞獎(Daily Journalism),路平董事長率隊參加11月7日於倫敦舉行的頒獎典禮。

十月廿日

國家廣播文物館辦理「放送“新”聲話廣播暨異國風市集」活動,邀請各國新住民,穿著傳統服飾,分享自己收聽或接觸廣播的故事,並安排異國風市集,讓在地居民體驗不同的文化風情。

十月一至五日

國家廣播文物館辦理「樂活DJ廣播營」讓長輩透過社群平台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提供後輩們啟發與學習。

九月廿九日

第53屆廣播金鐘獎,央廣入圍9項,獲得青少年節目獎(少年公民向前行」/李維真)、教育文化節目及主持人獎(「老師老師,為什麼」/詹婉如、戴伸峰)三項殊榮。

九月廿八日

本臺獲行政院列入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單位。

九月廿八日

央廣辦理「報導挑戰—國際大師班」座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分享在資訊發達的網路時代,新聞採訪的挑戰與記者的角色定位。

九月廿七日

央廣歡慶創臺90周年,在台北美福大飯店舉辦央廣90周年台慶暨「AIB亞太永續發展報導獎」頒獎典禮,現場貴賓雲集,多位部長親自出席,同時邀請到朱宗慶打擊樂團帶來精彩演出,一同慶祝央廣90歲生日。

九月廿七日

央廣與英國AIB國際廣播協會合辦「地球倒數‧媒體發聲」亞太永續發展國際論壇ASAP 90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in Asia-Pacific)自我期許即刻行動,並鼓勵媒體關注地球永續議題,邀請國內外優秀媒體同業齊聚一堂,驅動各國媒體及有關各方應刻不容緩採取行動,持續關注報導全球永續發展議題。

九月四日

央廣董事長路平率領節目部副理黃佳山及俄語召集人衛大力赴俄羅斯進行訪問,除參加在莫斯科舉辦的俄語聽友會,並與「今日俄羅斯Russia Today」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等國家媒體,達成多項合作協議。

八月十二日

央廣印尼語聽友會,邀在臺印尼聽友DIY華麗服飾,齊跳Poco-poco傳統舞蹈,一同熱鬧歡聚。

七月十四-十五日

國家廣播文物館辦理「創意廣播桌遊夏令營活動」,讓小朋友認識廣播文物館與廣播歷史,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培養小朋友對於廣播媒體的認知。

七月八日

慶祝央廣越南語節目開播65週年,近百名國內外聽友同賀,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主任黎進德亦到場與在台越南民眾同歡。央廣野邀請國內越南籍新住民聽友一起同樂,遠在越南的海外聽友亦透過影片獻上祝褔。

七月一日

依107年4月9日第七屆第九次董事會議決議,組織編制部分調整:新聞部轄下原採訪組、編譯組、編播組及網頁小組更名為國內新聞組、國際新聞組、主播組及網路編輯組;公共服務部轄下聽眾服務組、業務拓展組更名為受眾研調組、合作推廣組,並將民雄分臺改隸公共服務部,新增廣播文資組編制,掌理廣播文物館相關業務;另因應網路媒體時代需求,新聞部增設網路編輯組,強化影音新聞採訪製作。此次新聞及公服兩部共計增加2個組別、更新5個組名,讓相關各組執行業務更名符其實。

六月廿二日

央廣辦理日籍父親白井良一來臺感謝見面會,助其圓夢。

六月十八日

新聞部曾國華、詹婉如以「高牆下的不良『老』年-我的養老院在監獄」專題,獲得2018 NYFA紐約廣播電影電視節廣播大獎(New York Festivals World's Best Radio Programs) 新聞專題類特別報導獎銀獎。

五月十八日

518國際博物館日辦理「懷念的播音員-沏茶說歷史」活動,除錄音體驗,並規劃茶席體驗,讓民眾在歷史建築空間品茗,為民眾寫下不一樣的博物館記憶。

五月十七日

新聞部曾國華、詹婉如以「高牆下的不良『老』年-我的養老院在監獄」專題,入圍2018 NYFA紐約廣播電影電視節廣播大獎(New York Festivals World's Best Radio Programs) 新聞專題類特別報導獎。

五月十五日

央廣董事長路平率節目部副理黃佳山和德語節目召集人邱璧輝至德國及奧地利參加德語聽友會,並拜會斯洛伐克國營廣播電台(Radio Slovakia International,RSI) ,雙方已協商就德語節目內容互相交流,這也是該國首度與亞洲國家合作。

四月廿八-廿九日

國家廣播文物館辦理「廣播媒體研習營」,讓未曾接觸過廣播的民眾及新住民朋友,認識廣播並體驗錄音的樂趣,強化民眾媒體識讀能力。

•2017

十二月廿一日

統攬客家委員會「107年講客廣播電臺節目製作及編播維運」,以國家電臺專業與能量,全方位拓展客家事務於國內外能見度。

十一月廿一日

中國大陸聽友首次組團來臺,走訪央廣節目介紹的臺灣,並與央廣各級主管及主持人面對面互動。

十一月十二日

於泰國曼谷辦理泰語節目聽友會。

十一月二日

2017AIB國際傳媒優異獎,央廣詹婉如及劉玉嬌共同製作「陽光下的彩虹」專題獲得廣播類最佳新聞專題獎。

十一月一日

央廣「學語文」網站上線,提供全球華人免費學習東南亞語言的影音平台。

十一月一日

中央廣播電臺與央廣企業工會簽署團體協約,由總臺長邵立中及工會理事長江明聰代表簽署,成為國內第一家簽署團體協約的廣播電臺。

十月廿七日

路平董事長率團訪歐拜會法國國際廣播電臺(RFI).德國之聲(DW)英國廣播公司(BBC)等國際同業及AIB執行委員會,達成多項實質交流共識,並獲得多國友臺力挺央廣AIB會籍之承諾。

十月廿三日

董事會決議通過分臺精實方案,階段推動短波精簡及播音平臺轉型,兼容新媒體多元發展趨勢。

十月一日

央廣官網新版首頁上線,邁向影音多媒體時代。

九月廿三日

第52屆廣播金鐘獎,新聞部詹婉如及戴伸峰製作主持「21點聽臺灣」獲得社會關懷節目獎及社會關懷節目主持人獎。

九月十七日

央廣印尼語開播60週年慶祝茶會,10名印尼聽友來台灣與會,印尼駐臺代表羅伯特(Mr. Robert James Bintaryo)也到場祝賀。

九月十三日

2017AIB國際傳媒優異獎,央廣詹婉如及劉玉嬌共同製作「陽光下的彩虹」專題入圍廣播類最佳新聞專題獎。

九月一日

央廣「藝文館」網站上線,以圖.文.影.音呈現臺灣文化的豐富面貌。

九月一日

106年度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新聞部編導詹婉如與戴伸峰共同製作「21點聽台灣-永不回頭!」專題,獲頒廣播新聞報導類優勝。

八月一日

與中華電信MOD合作開播印尼.泰國及越南語教學節目,本臺影音內容首度在國內其他重要影音平台上架。

七月十五日

日本福岡.大阪及東京辦理日語節目聽友會

七月六日

與多明尼加媒體集團簽約,雙方運用新聞及節目資源,促進兩國相互瞭解。

七月一日

本臺首度嘗試推出有影像的廣播節目,與北美館聯合製作「聲動美術館」10語影音,向全球推廣臺灣藝術家作品。

七月一日

製播「開放歷史」系列節目,探討轉型正義之歷史意義,形塑臺灣共同記憶。

六月廿三日

參與講客廣播電臺(FM105.9)開播,承製講客電臺部分時段節目,協力推廣客家語言及文化

六月二十日

國際廣播協會(AIB)執行委員會中以「央廣退出換取中國央視加入」提請討論,央廣發表堅定聲明,捍衛媒體精神,獲得各國委員正面回應,化解會籍危機。

五月四日

2017第十一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新聞部記者陳林幸虹、楊文君與謝佳興共同製作「當海上插滿風機 他們的憂慮您看到了嗎?」系列報導,獲頒一般題材廣播媒體類特優獎。

三月廿九日

依本臺106年3月20日第7屆第6次董事會決議,敦聘李重志擔任本臺副總臺長,自4月1日起生效。

三月二十三日

本臺與日本神奈川縣藤澤FM電台(藤沢エフエム放送株式会社)簽訂合作協議,自2017年4月1日起相互提供臺、日最新即時資訊,以促進觀光,推動文化交流。

二月十一日

無國界短波俱樂部(Club de Diexistas Sin Fronteras)舉辦「2016全球最受歡迎國際廣播電台」活動,經由14國聽友票選,本臺超越日本NHK、韓國KBS、美國VOA等電台,奪得第一名。

一月一日

邵立中總臺長上任。

 

•2016

十二月二十一日

第七屆第五次董事會,通過賴祥蔚總臺長於12月31日離任,並遴聘邵立中擔任總臺長。

十二月三日

路平董事長率節目部黃佳山副理、英語節目召集人趙葆萱、泰語節目召集人陶雲升等人,赴印度新德里及泰國曼谷辦理英語、泰語聽友會。

十一月廿八日

105年度嘉義縣文化資產管理單位評鑑,國家廣播文物館獲評為特優歷史建築。

十一月二日

新聞部黃金鳳、張順祥以「毒品『新』起 挑戰現代林則徐」入圍AIB國際傳媒優異獎廣播類調查報導獎。

十一月一日

本臺與美國之音續簽合作協定,持續協力推廣臺美兩地新聞交流。

十月廿八日

新聞部「風來了,電來了嗎?--離岸風電系列報導」(陳林幸虹、楊文君、謝佳興)獲2016臺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

十月十二日

德語開播30周年舉行慶祝酒會,德國在臺協會歐博哲(Martin Eberts)處長、臺北歌德學院Jens Rösler院長、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副執行長沈文強皆到場祝賀;國際友臺瑞士廣播電臺記者Martin Aldrovandi以及柏林聽友俱樂部副會長Bernhard Henze、漢堡聽友Frank Unglaube皆遠道而來,我駐德代表謝志偉也特別錄製祝賀影音共襄盛舉。

十月一日

第51屆廣播金鐘獎本臺獲獎4座:社會關懷節目獎(生命大不同)、社會關懷節目主持人獎(王文心)、藝術文化節目獎(我的綺想世界)及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獎(朱家綺)。

九月十四日

第七屆第四次董事會,曠湘霞董事長屆齡退休,通過遴聘路平擔任本臺董事長。

九月一日

第51屆廣播金鐘獎公布入圍名單,本臺獲12項入圍。

九月一日

新聞部記者王照坤以「鐵窗散微光:協助海外受刑人 點亮新人生」專題獲105年度社會光明面廣播新聞報導獎。

八月六日

本臺於鹿港分臺舉辦「鹿來鹿歡喜—鹿港厝邊聯歡活動」,包括阿爸歌唱比賽、創意廣播競賽及兒童著色畫比賽。

八月一日

本臺88週年臺慶,邀請聽、網友創作結合「數字88」及「代表自己國家意象」的照片為央廣慶生。

七月十八日

曠湘霞董事長陪同文化部代表、央廣董監事及國內廣播同業,參觀民雄、褒忠分臺。

七月七日

圓山微波站新建工程完工,曠湘霞董事長、賴祥蔚總臺長、文化部代表暨央廣董事胡偉姣共同剪綵啟用。陶聖屏董事、臺北市自來水事業處代表、建築師及央廣前任總臺長賴秀如、邵立中蒞臨共襄盛舉。

七月五日

第七屆第三次董事會,通過將臺南分臺土地歸還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六月三十日

本臺「分臺遷建整併計畫」案完成驗收。

五月三十日

新任文化部長鄭麗君接受本臺「早安 臺灣」節目專訪,談投資與補助雙軌並行推動文創產業。

五月廿日

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蔡英文、副總統陳建仁就職典禮,新聞部於總統府前進行影音實況轉播。

四月三十日

德語聽友會成立10周年,曠湘霞董事長及德語節目召集人邱璧輝赴德國及奧地利與聽友會面交流。

四月十三日

新聞部黃金鳳、張順祥以「毒品『新』起 挑戰現代林則徐」奪得第十屆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廣播媒體類一般題材項目優等獎。

三月廿九日

本臺提供典藏聲音與文物予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辦理「聽!臺灣在唱歌:聲音的臺灣史特展」。

一月十九日

第七屆第一次董事會,通過曠湘霞連任本臺第七屆董事長。

一月十五日

無國界短波俱樂部(Club de Diexistas SinFronteras) 舉行「2015全球最受歡迎國際廣播電臺」活動,經12國西班牙語聽友票選,央廣奪得第二名,僅次於日本NHK。

一月八日

本臺副總臺長孫文魁以最高票當選國際廣播協會(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簡稱AIB)2016-2017新任執行委員。

•2015

:::
立刻下載官方APP
Rti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