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點綠成金!越南新住民黎柏杏 靠水蓮在台圓夢創業(影音)

  • 時間:2023-09-15 10:1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點綠成金!越南新住民黎柏杏 靠水蓮在台圓夢創業(影音)
越南新住民黎柏杏(左)和老公黃詞偉,從水蓮工人到創業當老闆,過程艱辛卻收穫滿滿。(江昭倫 攝)

很多人不知道,全台灣水蓮超過9成產量來自高雄美濃,且全靠許多新住民或是東南亞移工支撐,這當中,19歲就嫁來台灣的黎柏杏,從當採收水蓮工人做起,如今已經和另一半黃詞偉,建立起水蓮的事業。從打工仔到自己當老闆,黎柏杏徒手闖出一片天,終於在台灣一圓自己創業夢想。

全台九成水蓮出自美濃  外配移工撐起億元產業

水深及腰的池裡,拔起一把把的翠錄,在烈日陽光下 灑出炫爛金光。

水蓮、又稱野蓮,這一池一池的水蓮田,正是高雄美濃特有的地景意象,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全台灣有超過9成水蓮都出出自於此,而且多數是靠新住民,撐起這上億元的產業。


全台水蓮超過9成產量來自高雄美濃。(江昭倫 攝)

黎柏杏:『(原音)這個野蓮啊,就有些爛的啦或是黃了啦,把它挑掉,挑到最後,就葉子也捏掉,捏乾淨,接下來才是包裝。』

把剛採收回來的水蓮,拔去爛尾,清洗乾淨,這是越南新住民黎柏杏的工作日常,她與另一半黃詞偉靠著採收水蓮辛苦創業,從原本手上一根種苗都沒有,到如今夫妻倆已經擁有9甲水蓮田,每天產量達800台斤。

不過種植水蓮相當辛苦,不僅是採收,還有清洗,每個流程都得靠人工,一天工作8到10小時是常有的事,但台灣缺工嚴重,黎柏杏懂得利用自己是新住民的優勢,引進許多越南移工或越南新住民,成為黎柏杏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

黎柏杏:『(原音)這個每天都要出貨的,所以工人一定要穩定,越南的移工,你跟他簽約最起碼是三年一簽啊,你這三年當中就不用擔心工人的問題啦,而且又可以講越南話,又可以講母語,然後又可以每天跟越南人在一起,這種感覺真的滿不錯的,這就好像在家鄉的感覺啊。』

19歲嫁來台 黎柏杏從水蓮工人變老闆

在越南的高中畢業後,家境不差的黎柏杏原本想繼續升學,從事警察工作,但無奈身高不夠,沒辦法報考,個性好強的她,心念一轉,於是展開了不同的人生。

黎柏杏:『(原音)因為我們家,我哥跟我姐都是老師,我的個性當老師的怪怪的吧,然後我爸就說「那妳要幹嘛?」我說那我嫁去台灣好了,然後他說「為什麼要嫁那麼遠?」我說沒有,我覺得出國啊,換一個地方可以知道…可以看得出自己有沒有實力。』

心中懷抱夢想,希望過不一樣的人生,19歲就嫁來台灣的黎柏杏,或許是緣分不夠,第一段婚姻不到4年就結束了,之後帶著一個孩子,辛苦的在果園、水蓮田裡打工生活,後來也是在採收水蓮時認識了現在的老公黃詞偉,不過兩個人會湊在一起也是被逼出來的。

黎柏杏:『(原音)因為我們那時候是一起工作的朋友,他打電話給我,他說「那妳要不要跟我一起出來做?」我就說不行啊,我要養小孩呀,我一天一定要賺1000塊,目前我的生活才會過,然後他說好啊,那你過來幫我,我跟你一起做, 我也一樣給妳一天1000塊 。然後我就說「那要怎麼做?」然後他就說,那就…他會拔、我會洗,那就出來做。』

黃詞偉:『(原音)我們這個工作啊,男生採、女生負責洗,因為洗這個東西,畢竟女生的心比較細膩,洗這個東西要一條一條要洗,男生比較容易說…粗心大意啦,因為這種東西,你只要(莖)爛掉了,你沒把它捏掉了,它就會爛,你打包下去它就會爛,所以女生來做這個工作是比較適合的。』


19歲嫁來台灣,今年38歲的黎柏杏在台灣圓夢創業。(江昭倫 攝)

創業艱辛不為人道  同心互補克服困難 

因為被老闆炒魷魚,黃詞偉發揮客家硬頸精神,跟家裡借了一個養蝦的魚塭,決定自己出來自己創業,只是當時手上只有4、5萬元資本,田地、人手都不足,真能靠水蓮創業?不只親朋好友們不以為然,就連一些越南朋友們也覺得他們瘋了。』

黎柏杏:『(原音)所以他覺得說,啊你離婚過後,你是不是可以很多選擇,而且以我的能力 我可以找更好的(工作),可是我就是偏偏要往往事業方向去學習。我小時候啊,我爸有給我個概念,就算睡地板也要出來當老闆!我爸我媽他是做生意,從小到大,然後就賺這個錢給小孩讀書,因為他想法說,你頭腦要有個概念,你才有成功一天。就剛好搭到我老公這身上,他是屬於是做農的,可是他是…也想要創(業)的那種,所以我們可能是互補啦。』

兩人一起工作,也日久生情,最後決定結為夫妻 一起打拼。先生個性硬頸、有執行力,黎柏杏則是懂得溝通,做人處事也圓滑,兩人個性互補,沒有另一半的支持,水蓮的事業是不可能成功的。

黎柏杏:『(原音)有些我不懂,我問他,他就會有辦法,只是說像做生意的,跟人家交往、交陪的這些,他就比較不會,他就是屬於講一講就好了,他不會說有的沒的那一種,可是不可能說你做生意,你說一就一、二就二啊,有時候工作上幾乎都是越南(人)嘛,我會用比較…喔,沒關係啊,你錯了就錯了嘛,下次改就好了。可是我老公他就比較覺得說,為什麼不那麼…就是強硬跟他說「你以後不能這樣子」

噢!越南人為什做事情就是零零落落,可是我不覺得他是零零零落落的啊,因為我認知裡面,他今天那麼好,他就要當老闆了,他幹麻做我的工人,所以我今天有他(們) 我覺得滿感謝的,不然我這兩隻手 我也做不了那麼多啊。』


水蓮從採收到清洗,全都靠人工。(江昭倫 攝)

在台圓夢創業 當台灣是第二個家

不只懂得打點生意,也成為先生與員工間的潤滑劑,還幫助自己家鄉的越南同胞,在台灣能有一個舒適、穩定的工作環境。

創業15年來有甘有苦,今黎柏杏的故事,不但成為新住民圓夢創業的典範,還因此獲得總統的接見與肯定。

黎柏杏:『(原音)我沒有想到,我一個越南人,然後做這個野蓮也可以見總統,真的很不可思議耶!我哥啊,我娘家都說,喔,我為你光榮了!然後我說對啊,我見總統,他說以後回越南「走路有風」!我來台灣的目的就是幫忙自己家裡的人嘛,家鄉嘛,還有幫自己的家鄉出個名,說好像我來台灣是ok的,我不是來這裡是來亂的,然後可以幫越南做一些,就是幫助他們家裡的人,我不能用我的錢來去給或什麼那些,可是我最起碼有(提供)份穩定的工作,讓他們安心做,可以幫忙家裡的人,就是以我的能力,能幫到這些越南人,那是我的…想要的。』

希望能讓台灣人看到越南人的好,同時也讓同鄉們能改善家裡的生活,這是支持黎柏杏創業最大的動力,也是她最大的夢想,現在夫妻倆還開起了水產公司,準備進一步擴大事業版圖

今年38歲的黎柏杏,落腳在台灣已經將近20年,她說她從未後悔來台灣,因為在這裡,她圓夢創業,而台灣也已經成為她的第二個家。

黎柏杏:『(原音)我從來也沒有後悔說我來過台灣,我覺得台灣給我很多的學習,給我很多的經驗,而且這個經驗當中,我可以學很多東西,我才發現說,喔,原來我的能力是在這裡,我的夢想也是在這裡成真!』


黎柏杏靠水蓮創業當老闆,也引進許多家鄉移工或新住民,大家一起工作,感覺像在家鄉。(江昭倫 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