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辭典對「公門之中好修行」的釋義,指在官府內做事的人,比較方便隨時行善助人,簡單講就是權力可以帶來正面改變,但資深警察說的「想做都有方法,不做都有藉口」卻一語道破現實,「主動」這種公門美德,現在必須積極探索才比較有機會被看見。
即使便民仍數度被輕輕放下
許先生:『剛好它(外交部領務局)有YouTube影片,我看了那個我可以網路申辦,我太太剛好沒有那個自然人憑證,因為我們住在三峽區,我說我要跑那一趟,我不如直接線上申請,我帶她去辦了自然人憑證,然後我們現場在戶政事務所那邊登記。』
許太太緊接著說:『(原音)很方便,要推廣,讓大家不用跑兩趟,就只要來領證,超方便的。』
在領務局採訪剛領到護照的民眾,其實拒訪率有點高,所以許先生與許太太的熱情讓人有些意外,應是因為領務局推出的「線上申換護照」措施,真的讓他們很有感,畢竟如果只想親自申辦,但又住得有點遠,可以線上處理且少跑一趟濟南路領務局,應該都蠻有感的。
領務局其實很多年前就討論過「線上申換護照」,可是人力物力不足、資安疑慮、無類似前例可循等各類在公家機關會出現的問題都被拿出來講過,結果也跟公家機關曾討論過的許多政策一樣,本著「多做多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理念,「線上申換護照」即使便民,但仍數度在討論後被輕輕放下。
這種狀況尤其在外交部更容易見到,原因是其外派制度,外交人員在國內的職位待了兩、三年後就能派駐國外,所以任內如果搞定「線上申換護照」這件事,說真的不會加分太多,更關鍵的是若未在我任內落實,也完全不會影響外派與升遷。
接手「屎缺」的公務員
2023年1月,卸下駐聖文森大使職務回台已一年多的何震寰,奉命接手領務局局長,從圈外人的角度,領務局長一職在那個時間點,基本上可以用「屎缺」來形容。
還記得當時申換護照的排隊「盛況」嗎?國境大門在2022年10月重啟,「觀光正式邁向新常態旅遊時代」,申換護照需求暴增,排隊人龍沒多久就超過領務局所能負荷,不論是立委質詢或媒體報導,不滿與抱怨聲浪愈來愈大。
疫情尚未爆發的2019年,護照核發178萬本,疫情時2021年驟降至30萬本,而在國門開放後,2023年就發出348萬本,較2019年增加近一倍,可見何震寰那時接掌領務局,沒有任何喘息時間,必須立刻拿出有效解決方案。
何震寰上任不到一個月,領務局開始推出一系列申辦流程相關改善措施,縮短排隊時間;上任兩個月,借來的標檢局大禮堂就啟用做為網路預約申辦收件場所,分流帶來的效果明顯。
領務局借用標檢局大禮堂做為網路預約申辦收件場所,分流效果明顯。(王照坤攝)
下決心推動就得排除困難
一堆解決方案在此不多贅述,它們被陸續落實之後,領務局2023年4月公開表示,原本需排隊等候5、6個小時,已縮短為1至3個小時,如果是網路預約申辦,多數民眾更可在30分鐘內完成送件;做為主跑外交線的記者,排隊人潮與等候時間的變化如領務局所言是親眼見證。
一般來說,官員能做到這個狀態,基本上年度KPI已頗穩妥,可是何震寰2023年5月迎來上任後首次「領務巡迴」,卻主動規劃了英國考察行程,因為英國跟台灣一樣沒有使用數位身分證,但是英國民眾卻可以「線上申換護照」,何震寰很想親身了解英國到底怎麼做到的,而不考察則已,一考察他就下定決心要推動這項業務,何震寰:『回來之後,我就跟同仁講,這方面的工作,是未來領務局非得推動的一個重要一步。』
領務局不具名官員表示,何震寰考察回國後上班第一天就召開主管會議說明推動方向,歷經一年努力,2024年9月,外交部長林佳龍主持啟用儀式,「線上申換護照」開始試辦,由於籌備充分,試辦狀況良好,今年1月便正式實施,也就有了開頭許先生與許太太的肯定,其實當天採訪到4組民眾,稱讚的聲音幾乎一樣。
時任領務局長何震寰主動騰手處理局長任期根本不可能碰到的問題。(王照坤攝)
下下任領務局長會很好做
我國護照的使用效期是10年,也就是說,2023年申辦的340幾萬本、2024年的280多萬本,總共620幾萬本護照,都必須在8、9年後更換;而如何避免爆量的排隊人潮再現,目前人已經在雅典擔任我國駐希臘代表的何震寰,那時為領務局推出一系列便民措施之餘,居然還主動騰手處理這個他領務局長任期根本不可能碰到的問題。
濟南路領務局位處中央聯合辦公大樓北棟,3樓是申辦領照櫃台,4樓與5樓則是辦公室。3樓空間早已不敷使用,所以不得不用到北棟1樓大廳,且人潮實在太多時,還得借用隔壁標檢局禮堂。
何震寰騰手處理並提出了解決方案,只是事涉機敏無法公開報導,總之就是在外長林佳龍的大力支持與協調下,已有令人滿意的進展;現在可以寫出來的內容,是規劃北棟的3樓、4樓、5樓都變成洽公空間,希望每位臨櫃申辦護照的民眾,都能身處一個較為寬敞又舒適的環境。
當時完成何震寰的採訪,邊收拾採訪器材邊聊天,然後聽到一句「我的下、下任會很好做」,我停下收拾動作看著眼前這位官員,想確認沒有聽錯,「大使,你剛才說下、下任?」,何震寰說是啊,下、下任會很好做,通常一個任期是三年,下、下任局長正好遇到那波護照申換潮,他一定會好做很多。
這段對話沒有錄下來,可是比起其他採訪內容,至今深刻難忘。
台灣就是個「外逃天堂」
還有件事值得一提,領務局2024年10月與最高檢察署、法務部合作啟用了「護照資料查詢系統」,官方對此就簡單發了篇新聞稿,稿子內容只有圈內人比較能看得懂,而這條新聞也沒有引起什麼人特別關注。
但有一個人例外,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偵查第二大隊大隊長李泱輯,上個職務是刑事局國際刑警科科長,他在採訪時毫不避諱直言台灣就是個「外逃天堂」。
李泱輯是「護照資料查詢系統」得以成功啟用的最大推手,而力推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就是受不了警察辛辛苦苦抓到的犯嫌,居然可以輕易出境逃脫海外,李泱輯:『如果你是被害人,你會氣死!我蠻難過的,因為如果你是被害人,有人殺了你的家人,結果他跑了,誰去管你的事?』
從基層幹起一路兢兢業業做到國際刑警科科長,經手的業務讓李泱輯赫然發現外逃問題不僅存在多年且無人聞問,雖然手上的權力可以為個案提供協助,但他更想看到問題能被系統性解決。
李泱輯2022年開始主動聯繫外交部領務局、法務部國際及兩岸法律司,結果公家機關「多做多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理念毫無意外也在這裡出現,相關單位的反應讓李泱輯有些無奈,「都我警察的事?都沒你的事?好像我在找你麻煩」。
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偵查第二大隊大隊長李泱輯直言台灣是個外逃天堂,他主動聯繫領務局、法務部國兩司,希望解決外逃問題。(王照坤攝)
期盼輕鬆遇見公門美德
看來不只是民眾會遇到求助無門的情況,官員碰上公家機關其實也一樣,可是李泱輯認為,外逃問題除涉及被害人權益,更與司法正義、國家形象有關,李泱輯:『當你看到這個問題沒解決,你會覺得,好,我們國家一直在要求做打詐、掃毒,這些逃犯都在國外做這些事啊!你不阻止他們外逃,他們就是持續這樣子嘛。』
努力了一年多沒有獲得什麼成效,但另外兩個推手當時卻陸續接手新職務,促使事情有機會出現不同發展,一位是最高檢察署檢察官兼書記官長吳怡明,另一位就是領務局長何震寰。
吳怡明之前在地方做檢察官時與李泱輯合作愉快,「是我很尊敬的一位警察」,而到最高檢任職後的某一天,看到李泱輯在臉書上寫的外逃問題,所以主動聯繫他了解內情。吳怡明:『(原音)其實我們當檢察官在辦案,嚴格講起來我們大概重點都放在偵查階段,證據夠不夠?我要不要起訴?該如何起訴?要不要求重刑等等,在偵查跟公訴階段,是我們的重點,其實常常我們忙碌,大概就這段忙完之後,最後的執行是尾聲,所以我自己當檢察官,我認為前面的努力夠了,後面就是執行,就是抓人的問題,嚴格講起來,我們很多檢察官大概都跟我一樣,我們前面忙完了,大概都不會去注意這個人到底有沒有抓起來,除非是特別重大的刑案。』
最高檢察署檢察官兼書記官長吳怡明的主動,讓事情有機會出現不同發展。(王照坤攝)
了解狀況後,吳怡明上報檢察總長邢泰釗並得到支持,法務部、最高檢、刑事局、外交部領務局開始研商,於2024年上半年召開數次會議,各自克服內部困難同時合作解決共同挑戰後,能夠即時線上查詢有罪判決確定通緝犯護照資料的系統,終於完成介接並正式啟用。
外交部的新聞稿說,介接後「將可加速協助我司法檢警調機關追緝外逃人犯之作業效率,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政府內部的「護照資料查詢系統」完成介接,可加速作業效率。此圖來自檢察官電腦的畫面截圖,由官方資訊人員處理。(最高檢提供)
新聞稿寫得很漂亮,但說老實話,這套系統只能查詢,若想註銷外逃犯嫌的護照,還是得出公文、有許多行政流程得走,不過李泱輯仍樂觀解讀,畢竟幾十年公職經驗告訴他,「要移動這一小步都很難」,但「只要願意走,都好」。
「想做都有方法,不做都有藉口」則是採訪李泱輯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句話,因為記者生涯至今,「主動」的公務員真不多見,10年前有幸採訪到幾位,如今又有機會再遇到這篇裡的主角們,衷心期盼未來不需要刻意發掘,輕輕鬆鬆就能頻繁遇到這種公務員,若能如此,相信定會是這塊土地之福、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