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陀螺轉呀轉 馬來西亞文化在台灣延續

  • 播出時間: 2025-05-12
  • 按讚加入未來有著數粉絲團
未來有著數
積極在台推廣馬來西亞陀螺文化的馬來文老師Agnes
未來有著數
經改良後的安全陀螺,在家玩也不會刮花地板。而且原木設計,小朋友可以手繪畫出自己獨一無二的陀螺
未來有著數
馬來西亞的各種陀螺

來賓: 馬來語老師、陀螺推廣老師顏慧瓊Agnes

當在台灣提起陀螺,很多小朋友都會興奮地說自己很熟悉,但他們熟悉的,多半是戰鬥陀螺或手指陀螺這些現代玩具。至於以前那種需要用繩子捲好幾圈、用手甩出去的傳統陀螺,他們大多沒真正玩過。積極在台灣推廣馬來西亞陀螺文化的馬來文老師Agnes,以一班二十多位小學生為例,發現大約只有一半的小朋友或許逛街時看過傳統陀螺,但真正動手玩過的並不多。

Agnes從小在馬來西亞長大,陀螺是她童年的回憶。多年沒玩,早已手生。疫情期間,她陪孩子在家找活動時,突然想到小時候的陀螺,於是決定帶著孩子一起探險。他們特地回到馬來西亞,親自體驗當地的陀螺文化,甚至跟著師傅學習DIY做陀螺。

台灣和馬來西亞的陀螺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纏繩方式就不一樣。台灣的陀螺繩是纏在下方,而馬來西亞則是纏在上方。在台灣,陀螺多被視為玩具,外型通常是圓形,體積小巧,玩法也較簡單,容易上手。但在馬來西亞,陀螺是一種競技活動,不只是遊戲,更有比賽與戰鬥的性質。馬來西亞有十三個州,各州流行的陀螺樣式和玩法都不相同。有的陀螺重達三點五公斤,有的僅一公斤,材質可能是木頭、錫,甚至是水牛角,每一種都有獨特的風格。

Agnes說:「現在會手工製作陀螺的師傅越來越少,後繼無人,這項文化正慢慢在消失。」她希望透過推廣和教學,讓更多台灣的小朋友認識馬來西亞的陀螺文化,也希望讓這項傳統能夠繼續傳承下去。Agnes積極參與新住民交流活動,努力把這個有趣又富有文化特色的技藝介紹給更多人認識。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