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類型節目。以知性、輕鬆的方式,介紹臺港兩地 的現代音樂發展趨勢及介紹音樂創作人創作歷程。
由樂手/樂人的生活和作品,窺覦處身社會和面對世界的不同情境,深談哲思。
【節目互動方式如下】
電子郵件信箱:hk@rti.org.tw
音樂類型節目。以知性、輕鬆的方式,介紹臺港兩地 的現代音樂發展趨勢及介紹音樂創作人創作歷程。
由樂手/樂人的生活和作品,窺覦處身社會和面對世界的不同情境,深談哲思。
【節目互動方式如下】
電子郵件信箱:hk@rti.org.tw
在今天的世界,社會歷史(Social History)跟個人歷史其實是無法分割的。人們共同經歷的時代,分享過的文化和事物,都會成為歷史的典藏,如果不被滅絕和或篡改的話。民間用歌曲、文學、藝術去紀事,官方又會有其不同的數據文案,都足以成為整全的歷史文物庫。今集主持人借一位荷蘭社會歷史文物搜集者友人的到訪,分享相關的省思,同時將一首老前輩Pete Seeger的 ...更多
今集《瓶中稿》續完黃孫權上月的訪談。作為一位台灣後解嚴時代的公民知識份子,孫權在台灣和大陸之間作出了選擇,執行了一個開放知識傳遞者的教職,實務在地的與這塊傷痕纍纍的地方的年青人,特別是有機會進入高等教育系統的這一代精英,進行了共同的探索和互動。他的感觀相信是值得我們參考的。
照顧訪談完整,這集只有空間播出一首單曲,我私選了Pink Floyd 的“A ...更多
今集《瓶中稿》的嘉賓DJ Hatfield, 是一位跨領域的藝術家、學人。既是人類學者,又是一個將聲音景觀的手段去作民族志的田調、搜集和重演。我們用了他的一個聲音裝置作品《月光洞穴》裡的聲音片段碎片化再拼貼作為施永德的談話聲音的背景,去掉播插曲的編排,而且主持人的言談部份都被隱沒,恍惚DJ Hatfield溫柔的華語,是一場深刻又愉悅的獨白。
他以一 ...更多
詩很早就離開了文字的領域,不單僅是文字的屬土。最先我們有聲音的詩人,然後有影像的詩人;後而行為的詩人。然後是亂胎混血的詩人。
最近我們失去了一位我美名為“指頭詩人”的樂手Jeff Beck。我覺得他用自己指頭,畫出了奇妙的聲音詩,同儕中絕無僅有。
想起要去嘆息貝克離世,就想起要去找Eugene Pao,香港最顯赫的國際級爵士樂手包以正。出於舊 ...更多
三月,是國際社會以婦女為紀念的月份。對追求更兩性和諧的人類文明,以來是一條長路。在性別/性向/性權早已成為進步社會的敘事的今天,兩性似乎是古老的語境。
這集《瓶中稿》把這個婦女議題重新作聲音張貼,除了借紀錄片《女也》(Woman)及其插曲,翻社會老問題的舊賬,也緬懷一位已離開台灣的美國老外樂手達妮,分享她的孔子說道。此外,又以詩歌為引,介紹了美國女性 ...更多